随着成都一诊、二诊相继落幕,我们收到了很多家长乃至考生的反馈:
1.焦虑疲惫型:一直不敢放松,时刻紧绷着一根弦,搜集整理了一大堆的学习和志愿资料,但却不知如何筛选和利用资料。
2.放任不管型:还没有进入状态,对成绩的好坏丝毫不担心,更别提高考志愿的准备工作。
3.未雨绸缪型:对未来有清楚的规划,根据一诊、二诊大概能筛选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小编要说:一、二诊成绩是个重要的风向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诊断考试的得失为之后的学习找到进步的空间,进一步明确院校和专业目标,如何做才是我们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以下这份攻略,请高三家长、同学收好!
1、制定明确的目标
有的放矢要好于漫无目的不分主次的复习方式。在制定自己的计划前,先要明确四个目标:“复习有目标,分数有目标,专业有目标,大学有目标。”这四个目标是有递进关系的。
不同的大学决定了不同的录取分数段,也就决定了学生现有的分数和录取分数间有多少差距需要填补,以及具体的复习计划应如何制定等。很多同学的心态是“我先学着,等到高考出分后,是多少分就报多少分的学校”这样的心态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动力,是很难在分数上有所突破的。
2、细化自己的具体操作办法
如果只有一个宏伟的目标而没有切实达到它的途径,那么这样的规划是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的。
比如说,一个学生的高考目标是650分,在努力向这个目标迈进时,需要在自己的规划中将这个分数分解细化下去,比如:650分这个分数具体分解到各科应该分别是多少分?我的哪个科目较强,可以多分摊一点分数?我现有成绩和这个目标差多少?这个差额分摊到各科,我每一科应该进步多少分?这些分数应该落实在哪个知识模块?哪个题型?我哪一科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应该给每科分配多少时间?
有了这样的一番思索,这个目标才有了一步步去实现的可操作性
除了以学科、知识点去分解目标外,同样也要注意按照时间为界制定短中长期目标,比如期中、期末、诊断性考试分别要达到什么阶段性成果等等。
3、反思复盘、归纳总结
最后,学生在制定提分规划时,一定要留出总结和归纳的时间。现在很多同学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误把手段当做目的,以做题的数量和速度来印证自己复习的效果。但 做题只是发现漏洞或演练方法的一种手段。所以复习时勤奋地做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必须辅以思考和沉淀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做题中的收获化为自己真正掌握的能力。
而家长现在需要做的也不仅仅是保障后勤工作,可以把孩子高三下学期一诊二诊三诊模考成绩以及高考估分成绩做一份汇总成绩表从而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孩子在班级、学校乃至全省排名位置,就能够科学合理地估算他的高考成绩,为后续的模拟志愿填报做准备。
新的一年新的高三。
让我们用知识开启2021!
愿所有汗水都有收获。
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目标
目标,本义十指瞄准、观察或打击的对象,后来逐渐引申为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得到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梦想、理想通常是大目标的另一种称呼。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目标是具有其重要性的区分的,通常也是具有其实现的难易程度之分的,那个你觉得最有价值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你人生的终极目标。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以主观意识反映客观现实的程度不同,可将目标分为必然目标、或然目标和不可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