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全国多地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后延时服务,家长可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在大形势的驱使下,家长基本都会选择参加课后延时服务,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参加了,我不参加的话会不会不好。小学课后延时一个小时,很好地解决了家长上班和接孩子时间的冲突。
我妹妹今年还在读小学,刚刚我问我妈妈,你觉得现在每学期交的课后延时服务费该交吗?我妈妈犹豫了一下,说她觉得不应该教。因为现在我妹妹的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自己做作业,老师并没有讲课或者辅导,如果课后留下来老师确实讲课或者辅导了,那就应该交。
我听了也愣了一下,想一想似乎也是这样一个道理。课后延时服务的目的是什么,是仅仅把孩子留到那个时间等到家长来接,还是说延长留校的时间解决课业问题,及时解决当天的学习问题,及时答疑?
现在实行课后延时服务,无疑是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既然增加了工作量,就应该在工资上有所体现,现在毕竟不是无私奉献的年代了,精神食粮是吃不饱的。那么老师的工资于哪里,这就是一个问题了。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我认为是该收费的,因为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
但是就像我妈妈说的那样,课后延时服务,老师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有没有真正的尽职尽责。既然收了费,那作为老师就应该认真对待,进行课后的辅导和答疑,而不是等着混着时间下班。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等你!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老师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妹妹
妹妹(youngersister):本意指有共同的父亲或者母亲,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也可以泛指任何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在汉语的用法里,有时亦做为对小女孩的称呼,有些父母亲也会称自己或者是别(他)人的女儿为“妹妹”,有时也用来称呼一些同辈而比自己年纪小的女性,如有些嫂嫂或姊夫会称配偶的妹妹、自己的小姑子或小姨子为妹,妯娌之间有时也会称丈夫的弟妇为妹。而某些一夫多妻家庭里,妹是正室和较先娶的妾会称较后娶的妾、以及元配对平妻和妾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