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熊专栏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这几点家长一定要清楚
有人说,孩子的世界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深以为然。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
浙江一名小学男生,被四个同学囚禁在一个黑屋里。
这四名同学不仅对小男孩拳打脚踢、用烟头烫他,还把烟头塞到他的衣服里。
他们用绳子绑住小男孩的手脚,将他囚禁、了两天,并将的过程录制成,发到了网上。
看到被虐小男孩惊恐的眼神、被打时痛苦的表情,我的心一揪一揪地疼。
这些小孩子,手段竟然如此狠毒,看到的人无不感到震惊。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变成了人间“恶魔”孩子遇到了校园霸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
图片来自千库网
家庭因素,是导致孩子暴力的主要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孩子学习的对象。
在和谐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多有健全的人格,而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也多有暴力倾向。
大家看法曾播出一期节目,讲的是一名少年持刀伤人的案件:涉案少年阿平,当时未满14周岁。在短短15天内,他竟然两次在街头持刀砍人。
阿平的父亲坦言,他和老婆不和是造成阿平暴力伤人的最主要原因。
原来,父母从阿平1岁时起就打架,整整打了十几年,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被打烂了,他们的生活也因此陷入贫穷。
无辜的阿平,直到11岁才上一年级。
正是父母的暴力行为,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作恶的种子。
家庭关爱的缺失,促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李玫瑾,曾在讲座里谈到一个非常冷酷的犯,这个犯人在描述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感受过家庭的幸福和童年的快乐。”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呵护孩子的心灵成长,把孩子的人格和性格教育放在第一位。
图片来自网络
社会环境助推校园暴力蔓延。
当今社会,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暴力扩散器的作用。
很多实施霸凌的孩子,都把作恶的经过录成发到了网上。
对此,武汉大学讲师、著名辩手、主持人陈铭,在《非正式会谈》节目中,把这种现象称为“炫暴”
比如:
深圳几名女生围殴同学,逼其下跪,并将其照片传到网上。
江苏某中学多名女生,在厕所内一女同学衣服,对其进行辱骂殴打,并将传至网上。
再者,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度保护,也是他们有恃无恐的根源。
大多数施暴者因为是未成年人,受到的处理仅仅是批评教育。
近日,浙江宁波一段学生被搧巴掌、棍打的在网上流传,而涉事的学生,因两人未满16岁,不执行行政拘留;一个不满14岁,依法不予以处罚。
法律对于少年儿童的过度保护,又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起到纵容的作用。
危险就在身边,每天都可能发生。
我们做家长的,要提高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做好防范。
图片来自千库网
家长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出手。
校园霸凌带来的心理创伤,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及早发现并及时斩断校园霸凌中,伸向孩子的“小黑手”
儿子上小学前,我也非常担心他受到校园霸凌。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刚上一年级,儿子就被欺负了。幸亏我发现端倪、及时出手,才避免让儿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1、认真听孩子讲话,不要忽视小细节
所有的霸凌都是从轻微逐渐升级的。家长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讲话,要从孩子的表现之中及时发现情况,将霸凌掐死在萌芽状态。
2、掌握自家孩子的性格特点,平时注意多观察孩子。
掌握自己孩子的性格,也是便于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
家有男孩的父母尤其要注意,男孩语言表达能力比女孩差。即使受了欺负,也不知道怎样跟父母说。
还要注意,有些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后,是因为受到恐吓而不敢告诉家长。
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看他的表情是否自然、情绪有无变化、身上有没有伤痕。
如有伤痕,一定要询问清楚,再结合孩子平时的表现,综合判断孩子是不是受到了故意伤害。
图片来自网络:《少年的你》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如果发现孩子有被欺负的迹象,要及时保留证据。
3、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自己。
图片来自千库网
有很多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在最初,孩子都向家长反映了情况,而得到的回答却往往是,“为什么偏偏欺负你?肯定是你做得不对”
父母的不信任,让孩子选择了封闭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直到悲剧发生时,家长才悔之晚矣。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信任,是最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发现孩子受到欺负的第一时刻,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以支持。
凡事都有第一次效应,一旦第一次发生欺凌时,家长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孩子受到欺凌的频次和程度会越来越强。
因为,校园霸凌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体性”简单地说就是抱团儿欺负。只要有一个孩子动手了,又没有人来阻止,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纷纷效仿起来。有的是被迫参与进去的,有的就是无知跟着凑热闹。
所以,在抱团儿欺负现象出现之前,家长必须及时阻止。
写在最后
金字塔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校园霸凌也是一个由轻到重、逐渐积累的过程。如果孩子被欺负了,一定会有蛛丝马迹的。
家长们平时要注意多学习一些应对校园霸凌的知识,如果确认孩子是被欺负了,要保持理智,及早与老师进行沟通,并和孩子一起向校园霸凌说不。
还要记住一点,我们找家长、找老师、找学校,目的不是为了报复。
我们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跟同学友好相处、无忧无虑地度过学生时代。
在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还处在薄弱阶段的时候,让我们挽起孩子的手,并肩成长!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